《生命冊》是李佩甫所著,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長篇小說。 著名作家李佩甫潛心五年,傾力打造的最新長篇小說,是其繼《羊的門》、《城的燈》之后,“平原三部曲”的巔峰之作。這是一部自省書,也是一個人五十年的心靈史。追溯了城市和鄉村時代變遷的軌跡,書寫出當代中國大地上那些破敗的人生和殘存的信
金宇澄長篇滬語小說,2012年發表于《收獲》雜志,引起文壇轟動,被中國小說學會評為2012年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被中國圖書評論學會評為2013年中國好書第一名。2013年金宇澄憑借《繁花》獲得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以及第一屆魯迅文化獎年度小說獎。《繁花》獲贊譽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
作家出版社新書《黃雀記》——蘇童最新長篇小說!最有魅力的說故事者,以溫婉、沉實、內斂的耐心,諧戲于敘述一個時代生活的惶惑、脆弱和逼仄。2013年呼聲最高的華語作品。當當網上不只優惠售賣,且贈送首發紀念藏書票,深受網友追捧。《黃雀記》延續了蘇童慣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敘事風格和節奏。故
《這邊風景》是2013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小說,作者是王蒙。小說以新疆農村為背景,從公社糧食盜竊案入筆,用層層剝開的懸念和西域獨特風土人情,為讀者展示了一幅現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圖。 《這邊風景》是王蒙六七十年代下放新疆農村勞動期間創作的長篇小說,因各種緣由未曾付梓,但在《王蒙自傳》和各版本評傳中都
長達四百五十萬字的原創長篇小說《你在高原》,是張煒在二十多年的時間里創作完成的。全書分三十九卷,歸為十個單元:《家族》《橡樹路》《海客談瀛洲》《鹿眼》《憶阿雅》《我的田園》《人的雜志》《曙光與暮色》《荒原紀事》《無邊的游蕩》。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系列作品,而是已知中外小說史上篇幅最長的一部
《天行者》是劉醒龍以民辦教師為題材的一部長篇小說,出版于2009年,小說出版后引起極大反響并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天行者》 以中國20世紀90年代貧乏的鄉村教育為背景,講述了一群在貧苦生活中無私為鄉村教育事業做出貢獻的民辦教師為求轉正而發生的辛酸故事,也反映出被人們遺忘已久的鄉村民辦教師曾有過
《蛙》為中國當代作家莫言作品,出版于2009年,并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蛙》 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也反映出中國計劃生育的艱難歷程。該書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以細膩的筆觸、樸實的文字落腳于中國社會的一隅。 《
《推拿》為作家畢飛宇所作長篇小說,全書近八十萬字,獲得2011年第八屆茅盾文學獎。小說《推拿》講述的是一群盲人推拿師內心深處的黑暗與光明,這是國內少有的以盲人群體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也是被譽為“最了解女性的男性作家”的畢飛宇首次涉足盲人題材的長篇小說。它的出版為全社會更好地了解盲人這一特殊群體
《秦腔》是賈平凹的第12部長篇小說,曾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內容涉及其家鄉陜西省丹鳳縣棣花鎮的故事。作品以細膩平實的語言,采用“密實的流年式的書寫方式”,集中表現了改革開放年代鄉村的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在傳統格局中的深刻變化,字里行間傾注了對故鄉的一腔深情和對社會轉型期農村現狀的思考。書中大部分
《額爾古納河右岸》,由遲子建所著,是第一部描述我國東北少數民族鄂溫克人生存現狀及百年滄桑的長篇小說,曾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小說語言精妙,以簡約之美寫活了一群鮮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溫克人。小說以小見大,以一曲對弱小民族的挽歌,寫出了人類歷史進程中的某種悲哀,其文學主題具有史詩品格與世界意義。
《湖光山色》為當代作家周大新所著,于2008年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小說結構嚴密,充滿悲情和暖意。小說寫的是春種秋收、擇偶成家、生病離婚、打工返鄉、農村旅游這些當下鄉村錄常的生活事件,展示的卻是對人性嬗變、歷史遺產和權力動作的嶄新思考,表現了一顆高貴靈魂在鄉村劇變背景下的驚悸和固守。 《湖光
《張居正》共4冊,作家熊召政著長篇小說,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作品以清醒的歷史理性、熱烈而靈動的現實主義筆觸,有聲有色地再現了與“萬歷新政”相聯系的一段廣闊繁復的歷史場景,塑造了張居正這一復雜的封建社會改革家的形象,并展示出其悲劇命運的必然性。小說通過對典型環境的生動再現,歷史氛圍的精心營造,既
《無字》,作家張潔的代表作,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小說《無字》以女作家吳為的人生經歷為主線,進述了她及其家族幾代女性的婚姻故事,飽含了女性的自省及對真愛理想的追求,并毫不氣餒地呼喚著人類精神家園的根。作品描摹了社會大動蕩、大變革中各色人等的與世浮沉、坎坷人生,展現了中國近百年間的風云際會,對二十
《歷史的天空》,長篇小說,由徐貴祥所著,曾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等多個獎項。作品敘述了以梁大牙、陳墨涵為代表的一代人,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文化大革命直至新時期的生命歷程,如實描繪出了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開始的近半個世紀復雜多變而又跌宕起伏的革命歷史,塑造了一批性格鮮活,可敬可感的平凡
《英雄時代》為現代作家柳建偉所著都市長篇小說,榮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小說《英雄時代》以西南省會城市西平為中心展開,通過史天雄和陸承偉這一對有著共同的革命血緣的異姓兄弟所走的不同的人生之路,描寫了他們的情感經歷和商戰中的風云變幻。小說結構宏大,情節曲折,廣泛地了描畫了當代中國經濟生活場景。具
《抉擇》,作家張平著長篇小說,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小說以直面現實人生的膽識和勇氣,對腐敗分子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對社會上存在的花錢買官、公款嫖娼、行賄受賄、拉幫結派搞圈子等腐敗行為進行了大無畏的揭露和抨擊,從而真實地再現了主人公李高成痛苦的靈魂搏斗與抉擇,扣人心弦。 《抉擇》主要講述了中陽
《塵埃落定》為藏族作家阿來所著長篇小說,2000年榮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塵埃落定》講述的是嘉絨藏族的故事,這當然是一個很民族化的題材。因為作家的族別,他的生活經歷,這個看似獨特的題材的選擇其實是一種必然,但小說并不囿于民族題材,小說中涉及到的權力、英雄、宗教、信用、仇殺、愛情等話題都具有現代意
《長恨歌》,當代中國著名女作家王安憶的長篇代表作之一,1995年發表于《鐘山》雜志,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并且入選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本書中,一個女人四十年的情與愛,被一支細膩而絢爛的筆寫得哀婉動人,其中還交織著上海這所大都市從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滄海桑田的變遷。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壘了無數理想
《戰爭和人》 ,作家王火的代表作,獲第二屆國家圖書獎、炎黃杯人民文學獎、第四屆茅盾文學獎。 全書一百六十多萬字,以三部獨立卻又互相聯系的的小說構成三部曲的形式,可以獨立成文,也可首尾相銜,分別講述了抗日戰爭前中后三個時期以國民黨內部為視點的中國政局時局的變化,內容獨特新穎,愛國主義教育氣氛濃烈。
《白鹿原》是陳忠實的代表作,小說長達近50萬字,是陳忠實歷時六年艱辛創作完成的,并以此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小說以陜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全書濃縮著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和厚重的史詩風格。1993年6月出版
《白門柳》共3冊,是著名作家劉斯奮歷時16年潛心創作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并獲得第四屆茅盾文學獎。小說講述的是明末清初“秦淮八艷”中的三大名妓柳如是、李十娘、董小宛以及名士錢謙益與時代、命運奮力抗爭的故事。 《白門柳》小說共分為三冊,分別為:《白門柳1:夕陽芳草》、《白門柳2:秋露危城》、《白門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第一版于1986年12月在文聯出版社出版;第二版于2012年3月在北京十月文藝于出版社正式發行。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
《少年天子》,作家凌力的代表作,是一部描繪清朝入關后第一代皇帝順治的長篇歷史小說,并以此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面臨明、清鼎革之際的嚴峻局面,順治勵精圖治,力求變革;但不斷受到朝廷保守勢力的阻撓政治風云迭起。順治能書會畫,多情善感,醉心追求符合意愿的愛情和婚姻生活;但皇帝的愛情和婚姻牽連著宮廷權力的
《都市風流》為孫力、余小惠合著長篇小說,并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都市風流》小說以北方某大城市的市政建設為中心,刻畫了上至市長下至街道婦女的生態和心態,反映了當前城市改革的復雜面貌。 《都市風流》這部小說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塑造了從大雜院居民到身居要職的一市之長、從擺攤的大學生個體戶
《第二個太陽》為劉白羽所作長篇小說,并以此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第二個太陽》一部革命歷史題材小說,表達了作者為創建新中國這一人類創舉而付出了生命、拋灑過熱血的死者和生者們的深沉的紀念與安慰。 《第二個太陽》是一部革命歷史題材的小說,作者寫這部作品主要是為了紀念
《穆斯林的葬禮》是中國現代作家霍達著長篇小說,并以此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小說是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了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未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 《穆斯林的葬禮》全書五十余萬字,以獨
《浴血羅霄》是蕭克著的一部長篇小說,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出版,作品被評為1984-1988年度茅盾文學獎榮譽獎。小說描寫的是抗日戰爭時期,羅霄縱隊為配合中央紅軍的戰略決策北進,以羅霄縱隊司令郭楚松為代表的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 《浴血羅霄》是一部真實再現紅軍生活的小說,具有濃烈的時代氣息,給讀者一種全新
《黃河東流去》,李凖所著小說,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小說以一九三八年日本侵略軍進入中原,潰退南逃的國民黨軍隊扒開黃河花園口大堤,淹沒河南、江蘇、安徽三省四十四縣,一千多萬人遭災的歷史事件為背景,描寫了黃泛區人民從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八年經歷的深重災難和可歌可泣的斗爭。 作者十分熟悉黃泛
《沉重的翅膀》為現代作家張潔所作的長篇小說,為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沉重的翅膀》以七、八十年代之交,我國高層領導——重工業部正副部長間圍繞經濟管理體制改革展開的一場“鏖戰”為主線,自上而下地表現該部、部屬曙光汽車制造廠及其基層班組的整頓、改革,筆觸所及,從人物的世界觀到方法論,人物間的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周克芹著,百花文藝出版社。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以1975年冬天四川一個偏僻農村的社會生活為背景,通過老農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的生活故事,真實地揭露了“文革”給農業生產帶來的災難性破壞和在農民精神上造成的嚴重創傷,深刻地反映了70年代風云變幻的社會面貌,
《東方》是著名作家魏巍所著的長篇小說,全書共分三本,六部,小說先后獲首屆茅盾文學獎、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和首屆人民文學獎。作品是以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為背景,深刻再現在那火紅的歲月中,一位普通的志愿軍戰士的戰斗和情感歷程。通過對朝鮮戰場和中國農村生活的描寫,全面反映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將軍吟》由當代著名小說家莫應豐所著,為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將軍吟》是一部直面20世紀60年代“文革”災難的長篇小說,它以空軍某兵團司令員彭其受迫害的經歷為主線,通過3位將軍的命運遭際,歌頌了老一代革命家在生死考驗下的原則性和斗爭性。小說不僅以詩意化的理想表達了一
《李自成》為長篇歷史小說, 姚雪垠所著,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作者以“深入歷史與跳出歷史”的原則,描寫了距今300多年的錯綜復雜的歷史進程和波瀾壯闊的農民起義。小說以明末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由弱小變強大,轉敗為勝推翻明王朝統治、抗擊清軍南下為主要線索,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再現了明末清
《芙蓉鎮》為當代中篇小說,當代作家古華的代表作,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小說以“芙蓉姐”胡玉音的悲歡遭際為主線,表現了特定歷史時期人民生活的升遷沉浮,揭露了“左”傾思潮的謬誤危害,歌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路線的勝利。 《芙蓉鎮》描寫了1963—1979年間我國南方農村的社會風情,揭露了左傾思潮的危